02168888812
完了,VMware VSAN要做成通用存储了,你让EMC ScaleIO情何以堪? 2016-07-19

这两天看了几个大V的Blog,不禁倒吸一口凉气,原来VMware Virtual SAN要做成一款通用的存储。



大家知道,VMware VSAN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它只在VMware vSphere环境下使用,大家都理解它就是vSphere内核的一部分。由于VMware在Hypervisor领域处于垄断地位,大家本来就很怕了,现在VMware居然要把VSAN做成一款通用的存储。这么多SERVER SAN厂商还怎么活啊?
首当其冲肯定就是EMC的ScaleIO,它相比VSAN的优势就是扩展性比较强,而且可以脱离VMware使用,支持异构的Hypervisor。可是现在,VSAN未来也是一款通用的存储平台,扩展性肯定也不是问题。双方的市场再也没有交错的地方,全面的冲突不可避免。
DELL收购EMC后,EMC对VMware的控制权转移到了DELL这边。预计VMware会更加独立,更加自由。没有了EMC联邦的约束,VSAN的通用存储平台梦想应该很快就要到来。其他SERVER SAN的好日子快结束了。
好了,不替VSAN做广告了。我们简单来理解一下为啥VMware要这么做?因为马上要进入一个后虚拟化的时代,那个时候,vSphere就不是必须的了,但存储还是必须的。
话说VMware刚做VSAN的时候,确实定位为只针对vSphere环境。因为那个时候,hypervisor如日中天,docker还是非常小众。关键是应用都是典型的传统的大型(monolithic)应用,如SQL SERVER,ORACLE,Exchange等等。很多的应用都不是为了分布式环境设计的,因此,vSphere丰富的功能,如DRS,HA,FT还有丰富的数据服务对提高这些应用的可靠性、可用性价值很大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VSAN捆绑vSphere就带来巨大的差异化优势。
1、用户无需配置和管理存储集群,避免SAN管理里面复杂的zoning和fencing相关的配置;
2、无缝集成vSphere的管理工作流,如升级,维护,HA等等,无需单独再开发,使用也更简单;
3、所有存在的API和工作流都可以工作,只需要增加存储相关的API;
4、计算和存储集群成员的紧耦合简化管理和排错,可以重用vCenter的告警和任务管理。
也就是说,设计VSAN的时候,和vSphere紧耦合是最符合VMware当时市场和研发策略的。
但现在时代变了,Docker容器和微服务大行其道,大有取代hypervisor之势。VMware也宣布推出Photon平台,全面拥抱容器时代。
但VSAN怎么办,在新时代,可能不需要vSphere,VSAN还能用吗?
现在VM使用存储的方式是采用 Virtual SCSI (VSCSI) 磁盘的方式,主要是这样没有兼容性问题。VSAN也是仿真成hypervisor里面的SCSI控制器和设备,其他厂商也一样。但VSAN最重要的转折在于细粒度的存储策略供给和管理(SPBM)。

在VSAN里,每一个VM甚至每一个VMDK(VSCSI disk)都可以采用不同的QoS特性供给。而用户用策略去使用不同的存储资源。这种方法好处很多。不像VMFS,VSAN不是一个集群文件系统。它实际上是一个基于对象的存储系统。一个VM包含一定数量的对象。对象就像一个数据+元数据的自给单位,它包含部分或者整个文件系统,VSCSI磁盘的内容等等。从这个意义讲,VSAN和Ceph对象后端的RADOS很像。
这个太重要了。因为这说明VSAN是通用的基于对象的存储平台,因此就不仅只用作VSCSI磁盘,不仅仅只支持今天的虚拟化环境。也就是说,其实ESXi软件的VSCSI模块和VM元数据模块(VMFS文件系统)都是VSAN的接口层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对象接口和控制平面VMware把它对外开放了,这就是今天的VASA Virtual Volumes规范。我终于知道为啥VVOLs要晚于VSAN推出了,原来是这样的啊,原来以为是VMware故意的呢。

现在的IT世界已经处于软件驱动的变革当中。第三平台的应用(或者叫原生云应用)越来越多,新的应用基本都是这个形态。这种应用的分发,扩展和资源控制都是以微服务的粒度。vSphere那种类型的资源池和DRS/HA服务不再适应于新的应用。实际上,作为管理抽象的vSphere的集群甚至不再重要。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型,其物理基础架构对应用本身是可见的和可管理的,这种方式很适合DevOps模型。

微服务对存储的扩展性要求更高,如何管理?有一些原则:
1、采用鸟瞰的方式进行配置和健康管理;
2、使用大数据分析来帮助用户;
3、同时支持一站式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和API(自动化)。
这就需要新的分布式,可扩展的存储管理架构。
在容器时代,每个容器都共享一个OS image,这个OS image可以利用任何驱动,如轻量级的块驱动或者文件系统驱动/客户端。开发者抽取对他们应用有意义的东西和应用打包成容器,无需向后兼容。因此也就无需必须像VM环境采用虚拟的SCSI仿真方式。
VSAN未来就可以扩展支持容器应用,支持轻量级的块驱动(也许使用NVMe协议),原生文件甚至通过REST API支持对象。
文件对于容器映像的管理特别重要。VMware已经在VMWorld 2015上演示了VSAN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原型,还有马上推出的重删压缩,纠删码特性。看来VSAN已经准备好迎接容器时代了。

VMware支持容器分两步走,第一步把容器功能集成到现在的vSphere环境,这种情况现在的VSAN就可以支持。最彻底就是采用全新平台Photon Platform。我想,到了这一步,也就是VSAN独立于vSphere的时候。这个时候,VSAN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通用SERVER SAN产品对外进行销售,和EMC ScaleIO形成直接的竞争。不过,按照进度,这个应该在DELL完成EMC收购后了。

【学习心得】
VSAN先是作为vSphere的内核紧密集成,然后慢慢发展独立出去。华为也有虚拟化产品FusionSphere和SERVER SAN产品FusionStorage,但华为的FusionStorage一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产品,并没有把它做到FusionSphere内核里面去。VSAN的发展思路,感觉VMware走了一个弯路,但其实不是这样的。全容器时代还有点遥远,目前阶段的主要部署场景还是混合场景,存储融入Hypervisor内核,还是起到管理简单,降低TCO的作用的。因此,估计华为还是需要继续在FusionSphere和FusionStorage融合上继续投入,也不一定啥时候也学习VMware开放一个类似VVOLs的接口出来,让其他国产存储厂商也更好支持FusionSphere,构造一个国产化的数据中心架构生态圈。
今天学习笔记,纯粹是学习老外的博客的个人解读。目前还没有迹象说VSAN独立销售,未来预计也只是作为其Photon平台的一部分而已,虽然VSAN在技术上独立销售没有问题,但好像没有这个动力,就像其他超融合厂商也不单独销售其存储软件一样。

上一页:逆境扎根中国 思杰中国研发技术支持中心落成 下一页:收费策略调整:微软公布Windows Server 2016售价
推荐新闻 Recommended news

帮助中心
6509367